
财富热线
猪丹毒防治要点
- 分类:技术应用
- 作者:金大众生物
- 来源:www.zzjdz.com.cn
- 发布时间:2021-06-10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 近期,在市场上多次遇到猪丹毒的病例。夏天到了,本病在猪场有增加的态势,所以提醒养殖朋友要特别重视。怎么识别并防治猪丹毒,一起来了解下。
一、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季炎热、多雨季节流行最盛。本病的传染主要通过消化道,其次通过损伤的皮肤,蚊、蜱、虱、螨等吸血昆虫也可传播本病。多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传染。当前猪丹毒以急性和亚急性为多,慢性型较少。
二、临床特征
猪丹毒是由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为非化浓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具体症状如下:
急性型(败血型):常见于中大猪和母猪,刚开始个别猪无症状突然死亡,随后部分猪突然爆发,体温升高到42~43℃,眼结膜充血,便秘,耳、颈、背等部位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可见腋下、股内、腹内有大小形状不一的红斑,指压退色。常于3~4天死亡。
亚急性型(荨麻疹型):体温升高到41~42℃,皮肤出现红色疹块,在胸部、颈部、腹部、背部、四肢等处出现,俗称“打火印”,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指压褪色,可于几天后消退干枯,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同时伴有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急性型而死。亚急性型病程一般为1~2周。
慢性型: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皮肤结痂坏死,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跛行、僵直。溃疡性或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心律不齐、呼吸困难、贫血。病程达数周至数月。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近几年急性型病猪发病急,死亡快,猪群发病初期的病死猪,死前皮肤上往往看不到典型的疹块,容易误诊为蓝耳、猪瘟、败血链球菌等,直到随着病程发展,看到典型的疹块才恍然大悟。我们应该认真观察,尤其是棕色、黑色被毛的猪,更容易忽略。
三、诊断要点
1、中大猪、母猪突然发烧、皮肤发红,个别突然死亡。
2、注射青霉素有很好效果。
3、仔细观察,发现皮肤上有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红色不规则疹块,指压褪色。具备这三点就基本可以确诊。
四、预防
1、坚持自繁自养, 安全引种。
2、做好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尤其是定期消毒和消灭蚊蝇、虱、螨、蜱等寄生虫。
3、夏季可用“维力喜”或“免疫换肽”或“真维狮”饮水或者拌料,减少热应激,提高猪群免疫力。
4、对于发过该病, 或处在高危区域的受威胁猪场, 针对本场情况采用市面多见的猪丹毒、猪肺疫二联活疫苗, 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进行免疫即可。公母猪可在每年春、秋季节定期进行猪丹毒免疫接种。
五、治疗
发病后首先是早期确诊,隔离病猪,及时治疗,用蓝宝稀释青霉素或欧普林肌肉注射对猪丹毒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一定要对猪群采取群体防治措施。推荐用欧莱克2kg+康泰健1kg+益清2kg拌料1000斤,一个疗程可连用5~7天。
猪丹毒防治要点
【概要描述】 近期,在市场上多次遇到猪丹毒的病例。夏天到了,本病在猪场有增加的态势,所以提醒养殖朋友要特别重视。怎么识别并防治猪丹毒,一起来了解下。
一、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季炎热、多雨季节流行最盛。本病的传染主要通过消化道,其次通过损伤的皮肤,蚊、蜱、虱、螨等吸血昆虫也可传播本病。多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传染。当前猪丹毒以急性和亚急性为多,慢性型较少。
二、临床特征
猪丹毒是由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为非化浓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具体症状如下:
急性型(败血型):常见于中大猪和母猪,刚开始个别猪无症状突然死亡,随后部分猪突然爆发,体温升高到42~43℃,眼结膜充血,便秘,耳、颈、背等部位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可见腋下、股内、腹内有大小形状不一的红斑,指压退色。常于3~4天死亡。
亚急性型(荨麻疹型):体温升高到41~42℃,皮肤出现红色疹块,在胸部、颈部、腹部、背部、四肢等处出现,俗称“打火印”,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指压褪色,可于几天后消退干枯,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同时伴有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急性型而死。亚急性型病程一般为1~2周。
慢性型: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皮肤结痂坏死,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跛行、僵直。溃疡性或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心律不齐、呼吸困难、贫血。病程达数周至数月。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近几年急性型病猪发病急,死亡快,猪群发病初期的病死猪,死前皮肤上往往看不到典型的疹块,容易误诊为蓝耳、猪瘟、败血链球菌等,直到随着病程发展,看到典型的疹块才恍然大悟。我们应该认真观察,尤其是棕色、黑色被毛的猪,更容易忽略。
三、诊断要点
1、中大猪、母猪突然发烧、皮肤发红,个别突然死亡。
2、注射青霉素有很好效果。
3、仔细观察,发现皮肤上有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红色不规则疹块,指压褪色。具备这三点就基本可以确诊。
四、预防
1、坚持自繁自养, 安全引种。
2、做好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尤其是定期消毒和消灭蚊蝇、虱、螨、蜱等寄生虫。
3、夏季可用“维力喜”或“免疫换肽”或“真维狮”饮水或者拌料,减少热应激,提高猪群免疫力。
4、对于发过该病, 或处在高危区域的受威胁猪场, 针对本场情况采用市面多见的猪丹毒、猪肺疫二联活疫苗, 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进行免疫即可。公母猪可在每年春、秋季节定期进行猪丹毒免疫接种。
五、治疗
发病后首先是早期确诊,隔离病猪,及时治疗,用蓝宝稀释青霉素或欧普林肌肉注射对猪丹毒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一定要对猪群采取群体防治措施。推荐用欧莱克2kg+康泰健1kg+益清2kg拌料1000斤,一个疗程可连用5~7天。
- 分类:技术应用
- 作者:金大众生物
- 来源:www.zzjdz.com.cn
- 发布时间:2021-06-10
- 访问量:0
近期,在市场上多次遇到猪丹毒的病例。夏天到了,本病在猪场有增加的态势,所以提醒养殖朋友要特别重视。怎么识别并防治猪丹毒,一起来了解下。
一、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季炎热、多雨季节流行最盛。本病的传染主要通过消化道,其次通过损伤的皮肤,蚊、蜱、虱、螨等吸血昆虫也可传播本病。多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传染。当前猪丹毒以急性和亚急性为多,慢性型较少。
二、临床特征
猪丹毒是由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为非化浓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具体症状如下:
急性型(败血型):常见于中大猪和母猪,刚开始个别猪无症状突然死亡,随后部分猪突然爆发,体温升高到42~43℃,眼结膜充血,便秘,耳、颈、背等部位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可见腋下、股内、腹内有大小形状不一的红斑,指压退色。常于3~4天死亡。
亚急性型(荨麻疹型):体温升高到41~42℃,皮肤出现红色疹块,在胸部、颈部、腹部、背部、四肢等处出现,俗称“打火印”,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指压褪色,可于几天后消退干枯,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同时伴有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急性型而死。亚急性型病程一般为1~2周。
慢性型: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皮肤结痂坏死,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跛行、僵直。溃疡性或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心律不齐、呼吸困难、贫血。病程达数周至数月。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近几年急性型病猪发病急,死亡快,猪群发病初期的病死猪,死前皮肤上往往看不到典型的疹块,容易误诊为蓝耳、猪瘟、败血链球菌等,直到随着病程发展,看到典型的疹块才恍然大悟。我们应该认真观察,尤其是棕色、黑色被毛的猪,更容易忽略。
三、诊断要点
1、中大猪、母猪突然发烧、皮肤发红,个别突然死亡。
2、注射青霉素有很好效果。
3、仔细观察,发现皮肤上有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红色不规则疹块,指压褪色。具备这三点就基本可以确诊。
四、预防
1、坚持自繁自养, 安全引种。
2、做好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尤其是定期消毒和消灭蚊蝇、虱、螨、蜱等寄生虫。
3、夏季可用“维力喜”或“免疫换肽”或“真维狮”饮水或者拌料,减少热应激,提高猪群免疫力。
4、对于发过该病, 或处在高危区域的受威胁猪场, 针对本场情况采用市面多见的猪丹毒、猪肺疫二联活疫苗, 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进行免疫即可。公母猪可在每年春、秋季节定期进行猪丹毒免疫接种。
五、治疗
发病后首先是早期确诊,隔离病猪,及时治疗,用蓝宝稀释青霉素或欧普林肌肉注射对猪丹毒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一定要对猪群采取群体防治措施。推荐用欧莱克2kg+康泰健1kg+益清2kg拌料1000斤,一个疗程可连用5~7天。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阅读
- 喜讯 | 金大众集团与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凝结芽孢杆菌项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3.12.04
- 喜讯 | 金大众集团再获两项专利授权! 2023.11.12
- 共聚西安,绽放精彩 | 金大众集团盛装出席2023李曼中国养猪大会! 2023.10.24
- 金大众集团感恩父母表彰大会圆满结束! 2023.09.25
- 金大众集团凝结芽孢杆菌精彩亮相于第35届中原畜牧业交易博览会! 2023.09.18
- 金大众商学院2023年第八期精彩回放! 2023.08.31